在嵐山「水邊的私邸」裡體驗京都魅力
很早就聽說京都西北〈虹夕諾雅 京都〉其顯赫的名聲與讚譽,卻一直遲遲沒有造訪的機緣,直至今年近秋,這間由星野集團自2009年起經營管理的京都旅館,方於我面前揭開面紗,成為目前所有〈虹夕諾雅〉旅館中最後一間拜訪、也是最期待的極上體驗。
入住這裡最誘人的魅力之一,就是必須在嵐山的渡月橋旁搭船才能抵達山中旅館,想像看著入秋後嵐山染上了秋楓的紅橙黃色,穿梭在兩岸重山、漂浮於峽谷間大堰川河道的小舟緩緩逆流而上,波光粼粼的水面更將群山美景映照成雙……豈料,來時幾天前剛好秋颱來襲,使得旅館不得不暫時停業一天,即便來時已過數日,水勢仍舊湍急難以載舟,因此此回不得不採取陸路前往旅館。 |
我們從搭船處改搭接駁汽車,沿著河畔的小徑微顛頗地徐行,路寬僅容一車,看著窗外水勢不小的河道,感受頗為驚險刺激,但這已是旅館工作者的日常,當下便故作鎮定地好好感受這特殊體驗;約莫不到10分鐘,發出車輪壓碎石地的聲響,此刻已達木頭柵門,隨之而來是一旁工作人員們的微笑迎接。
話說第一間〈虹夕諾雅 輕井澤〉在2005年營運後,融合自然與設計,舒適與服務的頂級度假旅館廣受好評,第二間在2009年擇於極受矚目的城市「京都」開業,眾人皆引領企盼這個能融合傳統與現代的旅館集團,在千年古都中將以何種面貌展現日式旅館裡的款待風華。而這河岸旁的絕佳位置,既有遠離都市的私密性又兼具「奧嵐山」(深入嵐山)的自然美景,所見景致,更與平安時代(將首都遷移至「平安京(京都)」的時代,約794-1192年)流連忘返的王室貴族們,同享同樣精彩的美景。
到了現代,景色或許沒有多大改變,但旅館的種種設計卻讓人對環境之美有更多的領受。〈虹夕諾雅 京都〉承接了一間百年旅館,大致保留了原本的建築外觀,且在建築師東利惠的設計下賦予新生,在景觀設計上則有長谷川浩己(Studio On Site)的地景設計與160年造園經驗的京都〈植彌加藤造園〉技術,利用來自日本各地的石、苔、竹與植栽等,魔術般地為這狹長腹地,營造出遠離喧囂又如劇般的非日常空間場景。 |
踏著灑了水的石階石板上行,一棟和室土牆木造屋舍便從眼前展開,經過鋪著榻榻米的「和室Public」前,就是造景中的「水の庭」庭園。幾何鋪排的水庭中,平躺著數朵睡蓮與各有彎曲身段的蕨類,形式帶點現代感,池子旁還擺放數對網狀紅椅墊的鑽石名椅(Diamond Chair),不只有視覺感官,池中方型平台上亦有銅缽,身著黑衣裳的工作人員盤腿於上,如儀式般地演奏樂音,身後是隨風擺動的層層枝葉,形塑了一個迎賓的演奏舞台,這是虹夕諾雅式的迎賓套路,既歡迎來訪也讓人因此先沈澱下情緒。
而正對著水庭的是一棟多機能的空間,有服務前台、Lounge與圖書室,提供客人可以在沙發上交流、飲茶或是享用小點,倚牆的整排書架上羅列與傳統文化、美感相關的書籍,係由京都〈一乘寺 惠文社〉所精選的書冊,能伴著窗外山景潛心悠遊閱讀;而窗外面的陽台則是「空中茶室」,能在此品茶品酒,並得以用山中的水平視角眺望嵐山風光與大堰川河水,深刻享受四季的美景盛宴,同時聆聽淙淙水聲放鬆身心。
「水邊的私邸」是這的主題,除有原本環境的優勢,又設計鋪排錯落有致的植栽,不見過多的人工鑿斧,彷彿原本就是渾然天成的美景。我走在用花崗岩、矽石、砂石交錯鋪設的石板路徑,兩旁的花草樹木形成綠色隧道,也因季節更迭而有不同花卉依時令綻放;其間當然最主要還有一間間的客室所形成了聚落般的建築群,25間客室歸為5種房型,每間都有因地制宜的設計形式,且每種皆有美麗的名字。 |
例如其中空間最大的房型「月橋」,是能270度眺望窗外美景的角間房,可以最大寬幅賞玩山水、感受四季;而「葉雫」則是窗外生長著能親炙的茂密林葉,彷能掬起一葉自然露水般的鮮活命名;而我則入住到「谷霞」,字面上引領去幻想嵐山峽谷中,霞與霧的幻景。至於實際走進房間又是何等模樣?
首先,屋舍的外牆是土塗壁、簷是日本瓦,木造結構的老屋恐與百年前無異,然而門前豎起竹柵隱約遮擋了路過的視線以保有私密,在一拉一推門後才走進玄關,牆左面是如屏風的和紙拉門(障子),拉開後的落地玻璃牆隨之將戶外綠意導入室內,之後再進一道門才真正走入臥室,在這之前還有間擺放行李的衣櫃間,連保暖的外出外套、防蚊藥品等都一一備齊了。 房內的格局倒也簡單洗鍊,特別是床頭牆面的壁紙「京唐紙」,是由曾為桂離宮和二条城印製唐紙的京都丸二職人本城武男,也是當今唯一京唐紙的製紙師,紙上的圖案紋樣如版畫方式印製,原料包括雲母、黃土、墨、紅殼、胡粉與群青等,一張紙得用12個版木來印製兩次,共24回。我入住的這間應屬「光悅桐」圖飾,加上側光照射下,立體感從黃色紙張中浮現並隱隱閃爍著金粉,色彩相當雅緻。旅館內共使用了12種圖案,並依照每個房間搭配粉色調的紙張,讓這130年的傳統技藝在房裡,既不喧賓奪主又能悠然散發著古都氣息。 |
旅館照明的重要性不亞於任何設計。這裡是由「都市環境照明研究所 ICE」的武石正宣所操刀,大膽並蓄了傳統與現代的風格,尤其幾乎都採用了由京都百年老舖「三浦照明」所設計的和風燈具,無論是室內戶外都扮演了增添「和」氣氛的要角,這些像燈籠般的燈具,用鐵、銅黃銅片與玻璃作為主要素材,還用白竹與秋田杉等編織,交織著多種加工技術,不只單純地提供光線,在手工職人的加持下,更散發著工藝的溫度,烘托著不同的光的質感。
音響設備絕對是星野集團的旅館中不可缺少的要件,就連浴室裡也不能略過,這也表現出旅館在生活情調中對音樂的重視。在床邊的桌几上便擺放著一張秋天的音樂CD,隔著几台另個空間則是能坐上四個人的L型寬版沙發,可以恣意地或坐或臥,透過大面窗景望見河水流動、穿梭嵐山間的小火車與蔥鬱的山間綠意,享受自然美好。 與自然借景、融合了傳統與現代的室內,還有很多巧思。像天花板是方形交錯的傳統「市松模樣」;而房外的簷下、房內的木窗拉門等古舊的木頭,特別採取清洗木頭的技術,將經過歲月洗禮的老木清洗、修復後,宛若新生般被使用在嶄新的空間中。而為了不違和榻榻米地板的和式空間,由埼玉的「ヒノキ工藝」設計出由神代杉、神代松做出如竹片粗細,結合曲木技術的「疊沙發」(畳ソファ),以一種低視角的姿態感受房內時間與空間的流動。 |
其實,房間的許多桌椅家具也都出自他們之手,像是「茶箱」的設計,可以滿足泡茶的種種道具,只要有這一箱,到哪皆能享受品茶的雅趣逸致。房裡還有不同的箱子,像「文箱」裡有文房四寶可以吟詩作歌,衣櫃的「亂箱」用來放置飾品小物、而「鋁箱」則是個文件夾,裡頭擺放房間的地圖等相關資訊,用「箱」的文化形式來體貼入住的各種需求。
當隨著天色漸暗,戶外的燈具也都一一點亮,走在溫黃的燈光與老屋間,彷彿穿越到過去,頓時會忘記自己置身何時,所處何地。但在這裡總不會忘記晚餐時間,水庭旁的獨棟餐廳裡,新式會席料理更是一大重頭戲。 好主廚往往就是餐廳響亮的一塊招牌,也是決定料理的方方面面。在此擔任主廚的久保田一郎有著豐富的料理資歷:身為京都祇園割烹店「八寸」的長子,從小就被啟發對食材有充分的感官體驗,而在大學英語系畢業後,陸續在幾家京都日本料理店工作,不只學料理也學接待之道。後赴法習法國料理,也在多家法國餐廳工作,2004年擔任倫敦日本料理店「Umu」總料理長,並創下開店四個月便摘星米其林的驚人紀錄。 回到日本為京都客人設計料理更不簡單。這次的料理概念是「五味自在」,以日本料理為基底,食材上反映出日本料理對於歲時節令即季節與自然的重視,擺盤和器皿的挑選又揉和了東西方的美學,更帶點活潑與輕快的色調,兼具創意巧思與美味,在這裡不僅是品嚐食物,也玩賞食器,以及感受當季的美景不亦樂乎。 |
從「先付」的菊花入菜、展現烤炸煮的秋刀魚、銀杏、栗子等佐酒料理「八寸」,用花藝般曼妙姿態呈現「向付」(季節生魚片),「椀物」是魚漿丸與秋季食材共泳的清湯;「燒物」用甜柿裝盛鮭魚卵平衡鹹甜,並搭配口感酥脆甜嫩的甘鯛;裝盛「強肴(主菜)」碳烤菲力牛肉與季節野菜的陶皿更令我驚豔,精準細膩的方正形狀,想必也挑戰了燒製的難度;最後一道海鰻與菇的「御飯」薰秋飯,是讓人宣告秋季滿足豐收的一大段落;接著的橙黃綠清爽醋物,爽口解膩並中和酒肉酸性;最後栗子甜點的白盤猶如撒上露珠與之料理爭妍,而葡萄與梨子畫下美麗句點。
(回房休息時,見床上兩顆紅蘋果,是為了待會邊聞果香邊泡澡的蘋果浴所準備,亦是驚喜。)
翌日清晨還有活動,除了品茶外,就是在另一個庭園「奧の庭」展開深呼吸的伸展活動。「奧の庭」像現代版的枯山水方丈庭園,地面以薰瓦和白砂利鋪設出如川流般的蜿蜒律動,相對於八年前完成時,已漸長出青苔。一如造庭有所謂「作庭四分,維持管理六分」,對於庭園的設計者來說,總要想像以10年後的模樣來造庭,我想或許現在更接近剛完成的樣子。一旁動輒3-400年的樹木,篩下晨光將扶疏葉影墜落地上充滿詩意,總能令人徜徉其間奢侈地大口呼息新鮮空氣。 伸展身體後的房內早餐,只見工作人員訓練有素地卸下木窗,好讓待會用餐可以更清楚的欣賞窗外風光。又迅速地將桌上的和式鍋料理擺得像幅畫般,原本擔心過於豐富的鍋物會帶來負擔,沒想到竟是清爽又多樣的秋季食材鮭魚、香菇與大量蔬食,看著銅鍋氤氳的蒸氣搭配秋日景色,又是一餐可口的幸福。 |
離開前的那個早上,是此行中相當值得推薦的活動:「聞香」體驗。由工作人員講述日本香道歷史,這才發現香木藥種的原料極多,不只麝香、茴香或檀香等,功效更有防蟲、醒腦或增添香氣等各異。接著實地操作,先在聞香爐的香爐灰堆中放入香炭,並將香灰堆成山形並用工具壓出條紋,在山頂插一小孔並放上小片透明玻璃「銀葉」,銀葉上再放伽羅香木片,利用熱氣將香味蒸烤出來,並用左端右掩的聞香姿勢去嗅聞爐中香氣。看似簡單的過程,但每一個步驟的姿態、手法與心情,都可能讓香氣的感受不同。經過這次聞香體驗後,又覺得對京都街道的味道又有深一層的了解與熟悉。
近秋的這趟奧嵐山的〈虹夕諾雅 京都〉之旅,儘管山頭未見楓紅卻早已留下深刻體驗與美好印象,我想這值得造訪之處不只是體貼的服務、結合和式與現代的設計語彙、享受秋天名廚的醍醐美味,隨四季遞嬗的絕色美景更留下難忘的美感經驗,而文化體驗更富足了心靈以及與京都的對話。
離開時也正值整理客房之際,只見身著黑衣的工作人員背著白布袋俐落地穿梭石徑與客房之間,忙碌又優雅的身影深刻難忘。下回搭船來看看春天的櫻色吧,想必又是另一段感官的極上體驗,我想! 京都府京都市西京区嵐山元禄山町11 -2 hoshinoya.com/kyoto/en/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