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論〈雨晴〉,
|
也許因為氣氛太好的關係,高級的空間感,又散發著日本精緻又沈穩的氣息,讓人能沈澱下來好好欣賞店內的道具器物,感覺被催眠般覺得有些器皿價格遠比想像合理,一不小心就能入手。於是我對一枚岐阜縣年輕陶藝作家村上雄一的藍色盤子感到興趣,除了窯變色彩的特殊性外,每個手作盤子都不一樣,因此店員幾乎將所有的盤子一一攤在桌上任由挑選,留下難忘的購買經驗,真是難以拒絕的誘惑啊……
〈雨晴 AMAHARE〉與複合選品店〈BIOTOP〉隔著白金通(外苑西通)對望,店面座落於斜坡中段,是以1970年的舊公寓建築改建的全新「路面店」,販售日本各地工藝家與陶藝家的作品為主,囊括「茶、酒、花、食」主題的精緻什器,其背後是專營高級家具雜貨進口的南陽オモビト(omobito),因為是首次以生活道具選品的店鋪型態開店,又選在高級到不行的白金台落腳,著實很難不讓人不去注意這間店的與眾不同。 因此,對一間新店來說,店對外所發散出明確信息是十分重要的。而其命名「AMAHARE 雨晴」,傳達的概念就是「無論雨、晴,都能放鬆心情的生活」,LOGO設計上採以三個象徵雨滴與日光的菱形,交錯出數個菱形;彷若天地之間,因陽光與水分而孕育出生命與生活的無限精彩。然主打著散發「和的美意識」的當店,還特意安排了擔任指導規劃的雨情主人和店主兩個不同角色,讓店的個性因此更加鮮明凸顯。 儘管開新店,還是維持了低調與優雅,AMAHARE將泥灰色作為空間的基調,而膽敢設計出以水泥為主的商業空間,直覺是個難度很高的風格挑戰;尤在室內,泥作與人之間遠超過常見的清水模建築與人的距離尺度,但泥作的細緻度卻又難以超越清水模,因此若是拿捏失準便讓粗獷不成就反而粗糙,抑或收尾細節不夠完善,便容易被界定為未完之作,而這間膽大心細的設計是如何來營造空間氛圍呢? 負責空間設計的TONERICO將泥作從屋外延伸至室內,還將店門口設計得像舞台框架般,保持其開放性。從正面看去就是一幅完好的風景,當你走入時又能發現空間裡的層次與變化,而非單一視覺上的豐富性而已。像是入口地板與店外同高,擺置一排陳列作品的桌檯,接著走下階梯的內凹地面區,這達24cm的段差增加了戲劇性,也讓視線高度起了變化。 不同於前排多以自然光為主,內部的燈光上不但調節了牆面的冷峻感,更利用照明與材質造形做出交錯變化。像是左右兩側的牆面大量使用了木絲水泥板,讓統一的灰調下還展現色階的豐富性,並特在壁龕形內凹處設置器皿的層架,上下打出漸層光線,形塑飄浮的視覺效果。整個空間中呈現「素」的泥灰色,從地板、牆壁、樑柱到天花板間,還悄悄地製造了不會過於顯目的漸層暈染,這裡的灰,如薄霧般凝聚出雲的意象,更烘托出棚架上來自三十多個在地品牌,從玻璃、陶器、漆器、木器到鐵器等不同器物,其姿態、色彩、色澤與精緻感。 當觀看力發展到進階級,就可以發現下凹處的三排平行棚架充滿設計巧思。1.3cm見方的細緻角鋼是棚架的骨幹,細到有點劍拔弩張,但垂直與水平的線條讓安穩油然而生;層架上的「板盆」(過去是擺放和服的木板),是以木紋細緻的檜木製作,四周緣微微立起,像是薄型的精緻托盤又可精準地被嵌入層架內,要取出展示也方便容易,甚至棚架可依擺放盆栽與器皿的高度調整板盆的使用或挪移,讓陳列更具彈性變化。還有一個極大的巧思是層架寬度依照視野的寬幅(70cm)打造,讓人一目了然不漏視線之外。這些極細微的設計考量,推說是因為位在白金台,對於這裡的客人,店家有著更高的自我要求。 也許這些神經質的要求,也許一一堆砌出讓我五感體驗豐沛並滿載離去的要素。打算下次再訪石村由起子的〈ときのもり〉餐廳,優質空間中散發著奈良美味。是說這白金級的白金台,真是愈探索愈有樂趣呀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