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金大人味的设计东京之旅_推薦文╱ 吳宏凱(《設計東京》簡體版 編輯)
我曾经问过小龙,从他2006年出版的第一本以东京设计观察为主题的书《设计东京》开始,
这十余年间,资讯的传播媒介、人们的旅行便利性,都改变了这么多,整个趋势就是愈来愈快。 在这样的情形中,以“书”为载体的记录和观察,究竟还有多少价值? ——作为他曾经的简体版编辑,希望看到认真而专注的作者更多转化和传播的可能, 但是在各种快节奏的网络资讯中,“书”这种慢媒体的优势在哪里呢? 翻开《白金大人味 美的设计发现》,仿佛看到了小龙从容给出的答案。 开篇的自序中,他写道:“若说东京有什么改变,倒不如说自己有什么改变。 对我来说,东京从10年前一个旅行的城市,变成一个多方面学习的城市, 在这里观看的范畴从平面、产品、空间,扩大到了城市规划,其实是看得更兴味盎然。“ 东京一定是一个层次丰富的城市,可以提供如许多充满设计意味的美学养分。 但去观察的人,以什么样的角度和眼光切入,才是对最终呈现的重要力量。 当小龙因为自身阅历的丰厚,去观看东京时, 涉及的领域更为广阔和深邃时,他带我们去看的,仿佛又是一个新的不一样的东京。 “像美术馆一样的空间”是这本书的书写主题。 在这个标准的指引下,“好看”只是甄选的一个元素, “有故事”也不是带来感动的全部,能够体现社会创新,启发新的思维, 让进入到空间的人有更多思考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维度。 五月末的时候,去东京旅行。 刚好小龙那几天也飞到东京去给他即将出版的新书做补充取材。 我们就约了一天见面。见面地点在新宿的草间弥生美术馆。 从美术馆出来,我们走路去了附近的La Kagu和赤城神社。 后来我们又去了三轩茶屋附近的东京茶寮和BLUE BOTTLE。 ——这几个地方,在他刚刚出版的新书《白金大人味 美的设计发现》中都被收入了。 当我翻阅到这些篇目的时候,会想起和他一起逛的时光。 2017年10月开幕的草间弥生美术馆,是一幢5层的白色建筑, 仿佛是这位前卫艺术家在晚年依然蓬勃的艺术思绪的收容器; La Kagu的“杂志风格品味”和新潮社的关系; 创建于1300年的赤城神社,如何陷入危机,又如何获得再生。 位于三轩茶屋的“东京茶寮”是一间只有9个座位的小茶屋, 我们在那里度过了半个下午。当看到小龙的书写时,愈加明白他为何看中这间小小茶屋。 时尚而简洁的现代茶空间、和职人合作的茶道具、 独具一格的HAND DRIP冲泡方式、一道茶的三种味道, 乃至限定茶泡饭组合方式,都让人沉浸其中。 而这种不夸张的洗练和从容,就是他喜欢的“白金大人味”吧。 是谁说“纸上得来终觉浅”? 真的去了实地,再看小龙的书写,分明觉得是又一次游历。 而这种意味悠长的回味,也刚好是小龙的书写方向。 在他看来,理想的空间绝不只是为了开发土地或是刺激消费, 能够牵动区域的变化,体现出社会价值才是值得一再流连的真正支点。 在这个时代,为什么依然要亲身体验、实地观察,非常辛苦地写成一本书? 翻阅完之后,我仿佛听到了小龙温和而笃定的回答: 唯有以书的形态,才能构筑自我的价值观, 也才能让真正有心的读者,踏上品味到兼具美感与灵感的设计东京之旅。 延伸閱讀 博客來 誠品 |